核磁共振真的有核嗎?對人體有害嗎?

發(fā)布日期:2024-09-20

開頭就要講明白一件事:核磁共振檢查是沒有輻射的!“核磁共振”里的“核”可不是福島核電站泄漏出來的那個“核”,也不是核武器那個“核”,之所以有個“核”字,主要是因為這個“核”代表的是氫質(zhì)子核(H),就是我們身體里“水”(H2O)的組成成分,是人體含量最多的氫原子核。其實,“核磁共振”“核磁”等都是一些老的叫法了。有個“核”字,始終有一種輻射感,為了減輕這種“莫須有”的負擔,并且與核醫(yī)學相區(qū)分,目前已去掉“核”字,改為“磁共振”。

磁共振檢查是利用人體中的氫原子核在高磁場中與射頻脈沖電信號共同作用的成像方法。?

?

孕媽請注意!孕期磁共振檢查安全嗎?

孕婦是可以做核磁共振的,但懷孕的前3個月,是胎兒最不穩(wěn)定的時期,容易受到各種外界的物理因素的損傷,而核磁共振是將身體處于強大的磁場內(nèi),期間會有一定的噪音和熱量。

所以為了確保妊娠安全,建議妊娠3個月以后接受核磁共振檢查。

需要注意的是:胎兒磁共振檢查目前已經(jīng)是美國FDA批準項目。孕早期(12W之前)不建議做胎兒MRI檢查:孕早期胎兒器官尚未發(fā)育成熟,難以獲得清晰圖像;孕早期羊水過多,胎兒活動度更大,不容易做;孕早期胎兒對外界刺激敏感,需要考慮潛在的安全因素。建議在20孕周及以后可以進行MRI檢查。

檢查前注意事項

檢查前,應該與孕婦充分討論胎兒MRI檢查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收益,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告知孕婦胎兒MRI不是系統(tǒng)性篩查,是在超聲懷疑某個部位異常但不能明確診斷而進行的補充檢查。檢查目的是確認超聲檢查結果,或者獲取超聲沒有發(fā)現(xiàn)的額外信息;是針對某一特定器官或解決一個特定問題,一般情況下不評估整個胎兒。

磁共振沒有做掃描時可以帶金屬物品進磁體間嗎?

磁共振設備就是一個具有強大磁場的磁鐵,它是由一些線圈通電而產(chǎn)生的強大磁場,對金屬(鋁、鈦、金、銀等非鐵磁性金屬除外)有很強的吸引力。為了能夠提供穩(wěn)定的場強,這個磁場是一直都存在的,金屬物品進入磁體間可能會被磁場吸引,導致嚴重的安全問題,如物品損壞、人員受傷等。

很多人以為磁場只有在設備工作時才存在,其實不然,磁場一直存在。經(jīng)常碰到一些患者家屬說:我的輪椅進去一下就推出來,你先關閉一下磁場不就可以了嗎?

還真不行!目前我們所用的是超導磁體,經(jīng)專業(yè)技術人員勵磁后形成穩(wěn)定的磁場,正常使用情況下,強磁場一旦形成就始終存在,無法關閉。

停止掃描,磁場也是一直存在,只有在卸磁后才能消除磁性,但是一次卸磁會給醫(yī)院造成上百萬元的損失。

因此,無論是工作或非工作狀態(tài),嚴禁患者和陪同人員將含鐵磁性的物品及電子產(chǎn)品帶入磁體間。

磁共振檢查為什么要等那么久?

相信在醫(yī)院做過磁共振檢查的小伙伴們都會有比較“難忘”的經(jīng)歷,預約難、排隊慢,短則半天長則幾天才能進行檢查,這是為什么呢?

磁共振檢查需要等待較長時間,主要有以下原因:

1.磁共振是一項特殊檢查,對于有禁忌癥的患者是不能進行該檢查,所以檢查前醫(yī)生需要對患者既往史進行詳細的了解。

2.磁共振檢查是一項高精細檢查、序列多、技術復雜、成像時間慢,不同部位檢查及病變性質(zhì)差別,所需要的檢查時間會不同,通常單個部位檢查一般需要10—20分鐘左右,如頭顱檢查是10分鐘、關節(jié)檢查15—25分鐘等,遇到是增強檢查及特殊部位檢查時間約30分鐘—1小時。

3.患者準備:為使檢查結果更準確,有些部位需要做檢查前準備,如:上腹部檢查者需要空腹,禁食4小時以上,禁水2小時;泌尿系檢查前需要充盈膀胱;嬰幼兒檢查必須在睡眠狀態(tài)下,必要時需要給予鎮(zhèn)靜藥物。并按預約時間提前15分鐘到磁共振室等候,做好檢查前準備,如簽署知情同意書、存放好手機、鑰匙、打火機、皮帶,摘去活動性假牙、項鏈、耳環(huán)、手鐲及膏藥等影響檢查結果的物品。

4.檢查順序:通常按照預約順序進行檢查,提前預約省去了線圈拆來拆去,可以更合理安排和更好地節(jié)約時間。可能會出現(xiàn)等待的情況。

5.設備使用:除了掃描需要很長時間,輔助設備需要調(diào)整,不同部位使用線圈不同,不同部位檢查需要更換相應的磁共振線圈也需要時間,也導致等待時間較長。

磁共振檢查注意事項

1. 檢查前需去除身上的金屬物品及電子設備。強大的磁場會對靠近的鐵磁性金屬產(chǎn)生吸引力,就像子彈一樣高速飛向設備,造成人體和設備的損傷。磁場還會引起心臟起搏器、電子耳蝸、金屬植入物等移位或者干擾其功能,也應提前告知醫(yī)生。鐵磁性金屬在射頻脈沖作用下還會產(chǎn)熱,這可能會對附近的器官和組織造成熱損傷。鐵磁性金屬還會干擾磁場的均勻性,導致圖像產(chǎn)生偽影,影響診斷。

2.告知病史:向醫(yī)生告知現(xiàn)病史、既往疾病史、手術史、過敏史等。在MRI檢查中氫原子核在受到射頻激發(fā)后會產(chǎn)生熱量,高熱患者禁止做磁共振檢查。在某些情況下,為了提高圖像的對比度和分辨率,需要使用對比劑。對比劑一般是安全的,但有些人可能會對其產(chǎn)生過敏反應或不良反應。因此,在使用對比劑之前,需要進行過敏測試和醫(yī)學評估。

3.保持放松:檢查時需保持放松,避免緊張導致身體移動。

4.檢查時盡量避免皮膚與皮膚的直接接觸,避免電線和皮膚的直接接觸,避免電線的交叉,避免接觸線圈,避免皮膚接觸外來導電/金屬物體,以免產(chǎn)生熱/電灼傷。

5.遵醫(yī)囑:嚴格按照醫(yī)生的要求進行檢查前的準備和檢查中的配合。部分檢查可能需要禁食,比如做膽道水成像(MRCP),禁食可以保障膽囊充盈,以便觀察膽囊壁及膽囊內(nèi)容物。磁共振檢查是一種較為安全的檢查方法,但在檢查前應告知醫(yī)生相關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少數(shù)人可能會在檢查過程中感到不適,如幽閉恐懼癥患者等。

?

轉載自:影像醫(yī)學與核醫(yī)學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