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億患者︱一個被普通民眾低估的健康“殺手”

發(fā)布日期:2021-07-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COPD),,簡稱慢阻肺,,是以慢性氣道炎癥,、肺氣腫伴持續(xù)性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的疾病。該疾病與環(huán)境污染,、吸煙,、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呈現高患病率和致死率,,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命及生活質量,,成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第四大經濟負擔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

?

?

?

中國慢阻肺人群:10年間,上漲了67%


2018年4月10日,,由王辰院士團隊完成的大規(guī)模人群研究“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首項成果發(fā)表于國際權威雜志《柳葉刀》上,,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已經超約1億人,,約占全世界慢阻肺患者人數的25%,,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男性患病率(11.9%)高于女性(5.4%),。成為僅次于高血壓、糖尿病的中國第三大常見慢性病,。全世界每年超過300萬人因COPD及其并發(fā)癥死亡,。

?

?

?

許多被忽視的危險因素


提起COPD的病因,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吸煙,,研究顯示,,60歲以上的吸煙者患病率超過40%,且患病風險隨著吸煙時間和數量的增加而增加,。

?

非吸煙者的患病率為6.2%,,除去吸煙因素,環(huán)境污染,、低教育程度,、幼年期慢性咳嗽、低體重,、呼吸疾病家族史等都是COPD的危險因素,,對于非吸煙者來說,環(huán)境污染,,尤其PM2.5與COPD的發(fā)病風險更為顯著,。

?

?

?

不容樂觀的慢阻肺危害性


一旦罹患終身不愈。COPD造成家庭,、我國社會和國民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是國家層面上重點防控的慢性疾病之一。吸煙是COPD的首要病因,,控煙在防治 COPD 中往往作為首要采取的措施,。然而,在臨床中觀察到,,戒煙可以延緩但并不能阻止COPD患者肺功能的繼續(xù)下降,,肺功能進行性衰竭,出現肺動脈高壓,、肺心病,、氣胸等并發(fā)癥。

?

目前針對COPD氣道炎癥和肺氣腫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疾病的防控仍處于瓶頸未能突破,,終末期只能接受肺移植。

?

?

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長期吸煙,、在空氣污染的工作環(huán)境,、長期廚房的人群,出現慢性長期咳嗽咳痰,,逐漸出現的爬樓呼吸困難,、憋氣,、胸悶,提示該警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了,。

?

?

很遺憾太多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病


1億患者,!這個龐大的數字也反應了人們對COPD的忽視和錯誤認識。

?

在本次調查中,,僅有9.7%的患者之前接受過肺功能檢查,,3.8%的男性和1.8%的女性患者知道自己患有COPD。約有60%的COPD患者沒有明顯癥狀,,作為COPD診斷的主要依據,,很多患者都在早期階段錯失了檢查機會。

?

?

深圳市的慢阻肺現狀調查


為了摸清深圳市福田區(qū)到底有多少未被發(fā)現的慢阻肺患者,,從今開始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yī)院呼吸與危重醫(yī)學科深入社康中心,啟動大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更是深入研究慢阻肺的發(fā)病機制,、規(guī)范治療的依從性、社康護理干預成效,、慢病管理與雙向轉診體系等系列課題。

?

近日,,在中大八院領導部署,、福南社康中心的支持下,隨機抽查30余名65歲以上有高危因素的老人進行肺功能檢查,,確診為慢阻肺患者的發(fā)病率高達40%,,這是非常觸目驚心的數字!

?

▲慢阻肺基層普查第一站(福南社康)

?

艱辛的防控之路我們該做什么,?


目前,,我國對于COPD的防控力度、民眾的知曉率遠不及高血壓,、糖尿病,,作為我國第三大慢性疾病,未來COPD的發(fā)病率將會更加嚴峻,,防控之路不容樂觀,。提高民眾對該病的認識、控煙,、降低環(huán)境暴露,、對于高危人群早期進行肺功能篩查、普及肺功能體檢等將是未來COPD防控之路的重點,,需要國家,、醫(yī)生,、患者的多方聯合,才能取得成效,。

?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為“世界慢阻肺日”,,宗旨是幫助人們提高對慢阻肺的認識,改善慢阻肺診斷不足和治療不力的現狀,,今年將是第19個“世界慢阻肺日”,。

?

?

慢阻肺防治力量哪家強?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yī)院早已領會國家精神,,由呼吸與危重醫(yī)學科牽頭,,成立了福田區(qū)慢阻肺聯盟并引進國內較強的慢阻肺研究團隊,,購進了最先進的耶格牌肺功能檢查儀器,,依托各社康中心,技術力量下沉基層,,主動篩查慢阻肺患者,,建立長期隨訪體系以及動態(tài)監(jiān)測優(yōu)化個體化治療,深入研究慢阻肺的發(fā)病機制及臨床最新藥物的應用,,衛(wèi)生宣教與護理干預,,與患者一起共同面對這個隱秘的健康殺手。

?

?

專家簡介


張建全教授

?

醫(yī)生簡? ? ? ???預約掛

博士,,博士生導師,,主任醫(yī)師,三級教授,,全國呼吸感染專家,,2020年7月以深圳市地方級人才引進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yī)院,現任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主任,。

擅長難治性,、復雜性呼吸系統(tǒng)感染診治,在肺部真菌影像與臨床有豐富經驗,,目前擔任鐘南山院士牽頭的馬爾尼菲籃狀菌病臨床與免疫全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項目執(zhí)行人,,在非結核分枝桿菌、瓶霉菌,、曼氏裂頭蚴,、曲霉菌、病毒性肺炎等有較高造詣,。

20余年來致力于慢阻肺,、哮喘等慢性氣道及過敏性疾病研究,成果《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防治慢阻肺新策略的應用》被美國等10余個國內外指南引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積累100余例疑難與危重癥病例,發(fā)表在《中華醫(yī)學雜志》等國內外頂級醫(yī)學雜志,,專著《呼吸系統(tǒng)疑難病例解析》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包括特殊真菌、耐藥菌肺部感染,、嗜酸細胞性疾病,、間質性肺病、風濕性疾病肺受累,,以及Castleman病,、BO、DPB,、肺泡蛋白沉積癥,、肺淋巴管肌瘤病、肺組織細胞增生癥X等40余例罕見病,。

學術任職: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第十,、十一屆全國感染學組委員,中國肺部真菌病診治協作組委員,,中國醫(yī)促會臨床微生物與感染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過敏醫(yī)學專委會全國委員等

?

?

注:原文載于??2020-09-19?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yī)院?微信公眾號

約1億患者︱一個被普通民眾低估的健康“殺手”